关于痛风的病机,中医家各有不同认识,观点是,重在湿、热、痰、瘀互结,气血不畅。
一则,湿热搏结,郁久成毒,阻滞于筋脉关节,沉积于四肢肌肉,脉络不通,随即出现关节红肿热痛,甚至活动障碍;
二则,湿为阴邪,湿邪黏滞,炼浊成痰,痰湿胶结,困阻气血,使局部焮热,疼痛进行性加重;
三则,湿性趋下,故痛风往往会出现“独足肿大”;
四则,湿郁化热,热灼阴血,则于夜间发作为甚。且血涩成瘀。阻滞经络,导致剧烈疼痛。
成都痛风医院说明治疗痛风,常重用土茯苓和薏仁这两味药。土茯苓性甘淡而平,有解毒,除湿,通利关节之功;而薏苡仁甘淡微寒,有利水渗湿、健脾除痹、解毒散结之功。二药合施,颇可收取卓效。
瘀血阻滞,我常用大黄,或代以虎杖。二者都有活血化瘀,清热解毒,通络止痛之功。
若热毒炽盛,则当配以金银花和海金沙,金银花有“祛风除湿,散热疗痹”(《本草汇言》)之效,此药也是祛瘀生新之良品,在《本草正义》中言其“补中有动,动中有补”;海金沙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其能“治湿热肿满”,利湿祛浊,二者清利兼施,解毒止痛。
或不用金银花,代以忍冬藤,此药能清热解毒,疏风通络,用于风湿热痹,关节红肿热痛效果甚高,建议重用更好。我临床常用30克以上,多时用量至100克。
当湿热疼痛时,亦可考虑用金元医家张元素《医学启源》中的当归拈痛汤,其方:羌活15,防风10,升麻6,葛根10,白术6,苍术10,当归10,党参10,炙甘草6,苦参10,黄芩6,知母10,茵陈15,猪苓10,泽泻10,水煎服,日一剂。有通络止痛、调和气血、疏风清热利湿之功,被后世医家称为治疗“湿热疼痛之圣方”。
此病例患者自己加倍用量,增强渗湿排毒之功,故能取效甚速。但此病人偏胖,体重大,能耐受这样的药量,否则,还是建议普通用量即可。
痛风疼痛剧烈时,可配合刺络法。此法较能化瘀止痛,往往迅速取效。可在疼痛局部寻找血络,点刺后拔罐,稍出恶血,即能化瘀、解毒、止痛。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