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治疗风湿比较好的医院
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专家 康复案例 新闻报道 医院地址 医院动态 颈椎病 腰椎病 在线客服 预约挂号 就诊评价
腰椎间盘突出 颈椎病 股骨头坏死 关节疾病 腰肌劳损 坐骨神经痛 骨膜炎
疾病查询
您所在的网站位置:首页 > 痛风 > 痛风常识
多饮水有助于排尿酸预防痛风
  来源:成都西部痛风研究院
点击在线咨询

 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,饮食结构的改变,痛风的发生率大大增加,尤其是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妇女,发病更为多见。由于传统的碳水化合物及较低水平蛋白质食物,转变为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,加上部分人缺乏适当的体力活动,使体重超过标准,痛风的发病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。所以痛风患者要注意日常的保健,缓解痛风的发病症状。来看看成都风湿医院医生陈建春给出的介绍吧:

多饮水有助于排尿酸预防痛风

多饮水有助于排尿酸预防痛风

  1、控制总热量  痛风患者要保持或达到理想体重,较好能使自己的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%~15%。要做到后者重点是控制每日进食的总热量,饮食总量要比正常饮食低10%左右,不可过多吃零食,也不可每餐吃得过多、过饱。

  2、低蛋白饮食  应给予痛风患者每公体重0.4~0.5克蛋白质,每日蛋白质总量应控制在40克左右,适当限制鱼类、豆类食物的摄入量。每日1杯牛奶加2个鸡蛋或瘦猪2两即可满足其肌体对蛋白质的需要,不可过多。

  3、限制脂肪摄入量  为了促进尿酸的正常排泄,主张用中等量或较低量的脂肪,一般控制在每日50克左右为宜。在烹调肉时,应先用水焯一下捞出,肉中的嘌呤可部分排出,因而降低了肉食中的嘌呤量。在限制总热量的同时,患者的体重会有所变化,但切忌减得太猛,因突然减少热量的摄入,会导致酮血症。酮体和尿酸相竟排出,使尿酸排出减少,能够促进痛风的急性发作。

  4、禁酒,少饮咖啡、茶、可可  酒精可诱发痛风发作并加重病情,应绝对禁止痛风患者饮酒;痛风患者在喝咖啡、茶、可可时也不可太浓、喝得太多。

  5、保持充足的维生素B和C  维生素B和C富含于水果和蔬菜中,每日于饭后吃些柑橘、苹果,以及在膳食中多吃些绿叶蔬菜,可使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B和C。

  6、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 热量的主要来源应是植物性食物为主,如面粉、米类、但不要过量,因为糖可增加尿酸的生成与排出。

  7、多饮水  保持水分的补充、良好的血液循环对痛风病情有帮助,而且对痛风不发作的控制相当重要,痛风病人确保每人水分补充三千毫升左右,促进血液的循环。通过尿液促进体内尿酸的排出。还可降低尿中的尿酸浓度,预防尿道结石,延缓肾脏进行性损害。为了防止夜尿浓缩,夜间也应补充水分。>>>痛风尿酸高能不能引起类风湿?尿酸高就一定是痛风吗?点击免费咨询医生

  8、多吃碱性食物  碱性食物不是通常所说的用小苏打发酵后做成的面食,如馒头、包子、苏打饼干等,而是指在体内代谢以后生成阳离子,使体液偏碱性的食物,主要是新鲜蔬菜、水果、牛奶、坚果、海藻等,值得向患者推荐。

  9、限制高嘌呤食物  过去主张用无嘌呤的饮食或严格限制富含嘌呤的食物,在限制嘌呤时,也限制了蛋白质,长期食用对全身营养带来不良的影响。目前主张根据不同的病情,决定膳食中的嘌呤含量,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。急性痛风时,每天嘌呤量应控制在150毫克以下,以免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摄入。禁止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,如肝、腰、胰、沙丁鱼、凤尾鱼、鳃鱼、鲭鱼、肉汁、小虾、肉汤、扁豆、干豆类。

  10、勤洗热水浴  除饮食中注意外,还应勤洗热水浴,可以帮助尿酸排泄,有条件者应每日一次。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穿过紧的鞋,防止血液循环受阻。

  11、注意运动  适宜痛风病人的运动方式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,同时对病态的关节部位做简单的按摩,促进关节部位的血液循环,建议痛风病人的运动方式为有氧,太极,晨跑,锻炼,广播体操为主。

  推荐文章: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有效预防痛风

  成都风湿医院医生温馨提示:得了痛风,一定要注重日常的保健运动,以及饮食方面等多多研究,在选择保健品药物方面还是要选择健康纯天然的,降低痛风(高尿酸),适量的运动,以及饮食方面,少吃一些含高嘌呤成分高的食物,这样对治疗痛风有很好的帮助。
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

推荐阅读
医院位置

地址:成都市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21号(成温立交北侧500米)

预约热线:028-86117707

二维码
首页 | 治愈案例 | 专家团队 | 在线预约联系我们

挂号热线:028-86117707(服务时间:8:00——23:30)


成都风湿医院地址:成都市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21号(成温立交北侧500米)


Copyright ? 2013-2014 成都骨科医院官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者建立镜像,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!


广审文号:(青)医广(2021)第06-04-510105044号


ICP备案号:蜀ICP备1502271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