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过痛风的病人都知道,痛风的发病过程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,一个是急性期,一个是间歇期。急性期有急性关节炎表现,在关节部位出现明显的红、肿、热、痛表现,通常症状剧烈,难以忍受。很多人在急性期通常病急乱投医,但凡是痛风药物拿来就吃,反而耽误了疾病的治疗,甚至会加重病情。间歇期是痛风病程中的无症状时期,可以持续数周至数月,虽然临床表现并不明显,但是潜在的病理变化仍然存在。很多人误以为间歇期就是大病痊愈,万事大吉,从而忽视间歇期的治疗,很快引发急性发作再次降临。
成都痛风医院描述痛风的药物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,在急性期和间歇期都需要坚持用药,而且在不同时期的用药方案截然不同,如果对此不了解,用错药物,甚至会造成加重病情的后果。为了更通俗地理解痛风的用药方案,我们把痛风比成家里的厨房。厨房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,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。这些生活垃圾需要及时清理,如果不及时清理,大量垃圾堆积在厨房里,就会堵塞厨房,甚至引发火灾。在痛风的发病机制中,尿酸就是生活垃圾,当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者没有及时排出体外时,尿酸就会堆积在关节部位。堆积到一定程度,就会引发“火灾”,也就是急性关节炎。有了这样的认识,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不同时期的痛风用药方案了。
痛风间歇性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,但是尿酸的堆积过程仍然时时刻刻存在着。在这个时期,我们要像打理厨房一样去治疗痛风,一是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,二是及时倒垃圾。
1抑制尿酸生成类药物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,就是要抑制体内尿酸的生成,代表的药物就是别嘌呤醇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嘌呤代谢作用,阻断嘌呤转化为尿酸,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。体内生成的尿酸少了,自然就不容易堆积在关节部位。
2促进尿酸排泄类药物及时倒垃圾,就是要促进尿酸的及时排泄,代表的药物就是苯溴马龙。尿酸经由肾脏排泄,在排泄过程中,肾小管对尿酸有一个重吸收的过程。而苯溴马龙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,这样一来尿酸的排泄就增加了。
现实生活中,我们每天吃饭睡觉,难免会产生生活垃圾,所以控制垃圾的产生,不如及时去倒倒垃圾。在痛风间歇期,我们首选的用药也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,通常会有更好的效果,而且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的副作用也弱于抑制尿酸生成药物。当然,促进排泄与抑制生成是两种互不排斥的治疗作用,如果单用一种药物达不到合理控制尿酸水平的作用时,可以考虑联用两种药物,会收到更好的效果,但也要注意联用药物的副作用,需要及时复查肝肾功能等生理指标。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